小炫    今天說我說話很大聲!
我說 不會阿~平常就是這樣 ..
小炫說 我今天特別大聲!

但我自己就不認為大聲~

小炫叫我耳朵湊過去...  我以為他要跟我說悄悄話
原來她偷看人家的耳朵

他說我耳屎爆多 ..  叫我清ㄧ清
就是聽力不好說話才會大聲~

我好大的迷思 ...   兩個禮拜清ㄧ次就夠了吧!  何況我是每個禮拜清ㄧ次
有疑問 就上知識+

讓我來貼上 我看到的吧!
我自己稍微刪掉一些廢話   也順便自己畫上重點了

台北榮總耳科 蕭安穗 主任

談到挖耳朵的問題,首先應瞭解耳垢,「耳垢」俗稱「耳屎」,是外耳道皮膚上脫落的老舊上皮細胞,混以皮脂腺與耳垢腺的分泌物,形成泥狀或硬塊狀的結構,泥狀耳垢含皮脂腺與耳垢腺分泌物的成份較多,俗稱溼耳;耳垢呈屑狀或硬塊狀,俗稱乾耳,根據統計國人約八成為乾耳,二成為溼耳,此與種族有關。在傳統的觀念裡,耳屎給人一種不潔淨的感覺,其實耳垢有殺菌、抑制黴菌、粘黏異物、保護耳道皮膚等功能,乾耳、溼耳皆然,唯溼型耳垢的人同時患有狐臭的比率偏高。 

曾鴻鉦醫師 (台中市世鴻耳鼻喉科) 

臨床經驗,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,就是會發生蟲蟲危機的耳朵,通常都是很乾淨的,耳垢很少的。
最好的耳朵保養之道就是不要管—不要用棉花棒去清耳朵,不要用耳挖子去挖耳垢。 
耳朵不去理它,通常很少會需要找耳鼻喉科醫師。但是如果對耳朵過分照顧的話,經常又挖又清,反而有可能因為耳朵出問題要找耳鼻喉科醫師。

耳朵本身就有自我清潔保護的功能。外耳道持續不斷的有耳垢分泌,而此耳垢也會自然的慢慢排出於外耳道。況且耳垢其實對外耳道有保護作用,除了有抑菌作用外,它也可以防止一些小蟲誤闖入外耳道中。 

耳垢經常挖的很乾淨,可能使外耳道的皮膚缺少油脂,而會乾燥覺得搔癢。
有時表皮挖受傷,可能引起細菌或黴菌的續發性感染
用棉花棒清耳朵時,反而可能會將耳垢往內推,進而堵塞耳朵,影響聽力。
有時挖耳朵時,自己不小心或手被人碰到,誤傷外耳道導致皮破血流,或甚至耳膜挖破,嚴重影響聽力。
這些都是在耳鼻喉科門診中,天天都會碰到的情形。 

當游泳或洗澡後,如果覺得耳朵濕濕時,可將毛巾擰乾後,擦拭外耳道的開口即可。
因為大部分的情況都只是外耳道的開口有些濕而已。如果水很容易流到外耳道的深部,您就要考慮在洗澡或游泳時,佩帶防水耳塞了。
耳垢是有其功用的,它除了可以提供耳朵內皮膚適當的溼度,預防細菌感染外,還可以減少小蟲的入侵。 

所以除非耳垢將整個外耳道堵塞影響聽力,或者為了詳細檢查耳朵或耳鏡時,耳鼻喉科醫師才會適度的清除耳垢,平常還是不要理它比較好。 


小炫!你還要不要天天用棉花棒清耳朵!

我要打破這觀念!!  別說我耳朵髒了ˊˇˋ


舉一反三 ..  
某女愛挖鼻孔 ..  難怪蟲蟲都往裡面飛
太乾淨了啦XD 妳需要一個屏障把蟲蟲擋住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ing 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